农户代养还要注意这六大“坑”
近日,坑一家名叫中裕百丰的农户公司通过“设计”所谓“土鸡代养”项目骗取农户投资,导致农户倾家荡产的代养新闻不断发酵,引起了多方关注。还注
据报道,坑该公司声称投资人只要交70元,农户公司就会为其代养一只土鸡,代养158天土鸡长成后,还注投资人就会得到99元。坑并且农户甚至不需要亲自动手“养鸡”,农户只要到期打开APP就能获取收益。代养
然而到了今年春节,村民发现APP里的数据突然被清空,不仅此前的投资款没能拿回来,那些曾经给出承诺公司人员也都全部失联。
人们这才发现,这桩听着轻松又稳赚不赔的买卖,背后竟是一场骗局。
这个“土鸡代养”项目,乍一看让人误以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司+农户”,但它的操作却是反过来的——不是公司出钱农户养,而是农户出钱公司养,实际上比起“代养”更像所谓的“云养猪”,“云养鸡”。
仔细看来,这其实是一场披着“代养鸡”皮的庞氏骗局,通过一个养鸡盈利成的故事,骗取农户本金,和前几年P2P投资暴雷并无二致。
尽管这则新闻中所曝的“代养”并不是行业里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代养”,但近年来,代养热再次在行业中兴起,不说遇到“骗局”,“踩坑”的也不少。
“代养”模式通常由公司提供仔猪、饲料、疫苗等,农户提供场地、人工水电等。原本在这个模式中,公司减轻了硬件投资压力,成功销售了饲料等产品,农户盘活了资产,能够获得稳定收益,避免了周期风险,是一个听起来双赢的“完美”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纠结。
笔者简单列举几个方面:
首先,后非瘟时代,公司基本都会对代养农户提出改造猪场的要求,符合要求的猪场才能参与到代养中来。
这其中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硬件投入,需要农户自行承担或从公司贷款。如果改造后,公司因为各种因素,无法按约进猪,则农户会持续损失固定资产的投入。甚至如果要更换合作公司,可能又会有新的栏舍要求,导致农户陷入持续投资,却无法回本的境地。
其次是代养费的结算问题。
这是产生纠纷最多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公司和农户会通过约定料肉比和成活率来结算代养费。如果低于约定的生产成绩,在结算代养费时,就会扣减。实际操作中存在结算数据不清晰,公司掌握数据结算口径等情况,造成代养费扣减。农户原本要承担水电人工成本,如果代养费扣减后入不敷出,农户则依然存在亏损风险。此外,近年来,还有公司资金状况不佳或组织结构发生变动导致无法顺利结算代养费的情况。
第三是,公司提供的仔猪、饲料等质量不佳的问题。
一些公司放养便宜仔猪,健康状况本身不佳,导致后续养殖过程中生产成绩不佳,使得农户代养收益大减。或公司为节省成本,采用便宜劣质的饲料、动保产品,却定下了较高的生产成绩要求,导致农户既辛苦,又得不到回报。
第四是出栏时间问题。
例如原本约定养120天,但养到足够时间的时候,因为行情等原因,公司可能会要求压栏,多出来的天数有时候并不能结算代养费。
第五是,公司上苗节奏问题。
因行情等因素,一些公司会放缓放苗节奏,导致合作农户栏舍空置,损失固定资产成本和时间成本。
第六是,一些公司需要农户在合作过程中向公司购买猪苗、饲料、疫苗等生产资料,最后再结算费用。
这个过程中,农户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承担更多风险,收益却不匹配。一旦猪价下行,公司还收不收猪,养户能否获得代养费,全凭公司诚信。
此外,还有打着各种旗号要求养殖户贷款给公司使用等套路贷的情况,值得养殖户们提高警惕。
另一方面,代养过程中,不仅是农户踩“坑”,公司也常常会遇到“坑”。
例如,经常有公司谈到养户偷卖放养猪的问题。因为公司对农户的管理和掌握并不能像自己公司员工那样紧密,个别养户偷卖放养猪,然后向公司解释说是非瘟死亡,公司也无可奈何。根据大部分合同约定,非瘟造成的损失往往是由公司自行承担的,农户并不需要赔付,那么公司就会因为农户偷卖猪,直接损失掉已经投入的仔猪和饲料成本。
出现这些“坑”的本质原因,是人性本身对利益的追逐,但也有当前客观条件下,行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一些选择做代养的企业,本身在这轮猪周期下,资金紧张,需要通过代养这种模式来减轻资金压力。如果公司资金紧张,必然会导致兑现代养费用困难,从而克扣代养费。近几年来,不断曝出集团企业暴雷重组或变卖资产的消息,这种背景下,养户必然受到“牵连”。
还有一些代养公司本身也是饲料企业,代养与饲料销售绑定,公司有多个盈利点,即便养猪不赚钱,饲料也能赚钱,这时公司主要精力不一定完全放在帮助代养户提高生产成绩上,技术服务和产品质量如果不能跟上,养户的利益就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此外,笔者认为,代养模式本身是一种约束力较低的组织形式,它的兴起是因为双方在这个模式里都有能盈利的空间,存在满足双方的需求点。双方的需求形成一个平衡,最终才能达成合作。而当这个利益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所谓的“坑”。这是这种合作形式必然带来的。
比如,当仔猪价格偏高而猪价预期却较低时,公司很容易会权衡收益,中止放养合作。当猪价涨高时,农户也很容易会选择打破与公司的合作。
但总体而言,代养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双赢”模式,只是让它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还需要在实践中更多优化。
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合同条款设计是一方面,只有让双方利益方向要保持一致,并且“赢”得一样多,才能达成长久的合作。
而公司和农户双方自觉的高度诚信和信任是另一方面。我们都需要明白,保障对方的利益,才能最终让自己受益。
【作者】王之娴
【策划】彭进、吴昊晖
【来源】《农财宝典》新牧网
- [2025-04-30 15:01] 孩子厌烦家长唠叨 “爱的雷达”如何回应?
- [2025-04-30 14:58] 江苏无锡:凝聚“锡城”合力 完善消费维权共治格局
- [2025-04-30 14:39] 2020年合肥市市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补录报名将于7月23日开始
- [2025-04-30 14:38] 保健食品亟须戴好“蓝帽子”
- [2025-04-30 14:24] “桂字号”春茶亮相深圳地铁,开启一场跨越山海的舌尖春意
- [2025-04-30 14:09] 凉风已至 万物知秋
- [2025-04-30 14:07] 音乐剧《我和我的雷锋》再登台 在当下弘扬“螺丝钉精神”
- [2025-04-30 14:07]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在粤过年”消费提示
- [2025-04-30 14:03] 何为广东三宝?
- [2025-04-30 13:57] 安徽去年资助学生1859.5万人次 累计发放146.8亿元
- [2025-04-30 13:53] 江苏无锡:凝聚“锡城”合力 完善消费维权共治格局
- [2025-04-30 13:47] 贵州“威宁洋芋”品牌强!致富路上迎“薯”光
- [2025-04-30 13:31]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丨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3.17
- [2025-04-30 13:27] 杭州阿克苏两地青少年代表开展文化研学活动
- [2025-04-30 13:23] 来自商丘的考古发现,追溯五千年文明源头
- [2025-04-30 13:21] 【文化评析】“盖章游”如何热得长久
- [2025-04-30 13:08] 广东10项入选“国字号”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榜单
- [2025-04-30 13:06] 天人智酿 国台酒风味酿成记
- [2025-04-30 12:49] 深圳香港两地消委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在深或赴港消费,要了解相关法规
- [2025-04-30 12:46] “跟着民歌去旅行”,中央民族乐团用民乐描画祖国各族风情